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7-min.png)
快到中秋国庆了
你想买点好酒
卖家拿出一瓶酒
神秘兮兮地告诉你:
这是XX单位“特供”哦
“特供”听上去很动人
可价格也很吓人
据调查,“一瓶2015年的专供名酒,115000元”“某品牌名酒,2016年,53度,500毫升,6瓶,83000元”。
最后,你狠狠剁了个手,觉得还挺值,毕竟享受上了“专特供”,倍儿有面子。
事实却令人伤感。这很有可能是旧瓶装新酒,装的还是几十元的散装酒。几千上万块钱,就买了个寂寞。
最近,北京警方打掉了17个跨省市制售所谓“专特供”白酒的犯罪团伙,刑事拘留46人,起获假冒名酒6600多瓶。 这帮犯罪团伙号称为某某单位“专供”“特供”高端白酒,其实是从外省采购来商标、瓶盖、防伪标识,从酒店回收正品酒瓶,把散装酒灌进去,贴标组装,通过下线经营的酒水门店向熟人或慕名而来的消费者售卖。
2012年第四季度,工商总局等10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集中清理整顿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“特供”“专供”等标识商品行动。
2013年,国管局、中直管理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“特供”“专供”等标识的通知》,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、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“特供”“专供”等标识的物品。
那么假“特供”、假“专供”,为啥还一直暗搓搓地有市场?
一曰特权思想,二曰消费主义。
在一些人的心中,“特供”“专供”,代表着高档、神秘、稀有、尊贵、高人一等。酒还是那个酒,打上这些个光环就不一样了,咂上一口,啧,仿佛是特权的味道,虚荣心相当满足。
甚至很多时候,买的人、喝的人,都心知肚明是假的,但依然沉醉其中。
这种虚荣心理,是消费主义最喜欢的。消费主义崇尚奢侈消费、超前消费、过度消费,诱导大家通过买买买寻求存在感、成就感。对于一些有畸形消费需求的人来说,“专特供”酒就是给他们专特供的迷魂汤,引诱他们掉入商家挖好的消费陷阱。
这样的陷阱,真的很险恶。欺骗消费者、扰乱市场秩序,还损害国家机关形象,助长不良风气。必须狠狠打。